返回第四百五十八章 戊戌五君子  超级大独裁者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    京师,红灯照密室中。
    谭嗣同一动不动的站着,静静的看着外面,眼中尽是哀伤。
    后面站着的也是一位神情稍微有些黯然的普通人,这人长相平淡无奇,实在太普通了,如果你把他扔在人群中,你根本就不会寻找到他。
    慈禧已经下诏,要在今天将杨锐、刘光第、林旭、杨秀深、康广仁5人押赴菜市口,不经审问,就要开刀问斩了。
    谭嗣同曾经拜托红灯照里面的人对他们进行解救,可惜,时间根本就来不及,救了一个谭嗣同之后,魏季尘便指示红灯照和鹰眼——有能力救则救,无能力救则放弃。
    正在魏季尘的人计划着把刘光第也救出来的时候,慈禧却忽下谕旨,不管《大清律例》,越过所有法律程序,直接下令问斩。
    她根本就给众人时间,仅仅只过了四天时间,便下令不审问的直接问斩了。
    慈禧之所以出手如此之快,那是因为政变发生、光绪被囚,大清的政坛犹如地震一样,引起了中外极大的关注。
    康有为、梁启超两人跑到国际友人那里,希望国际友人出面搭救,各国公使纷纷跑到总理衙门中质问。
    而张之洞、刘坤一等封疆大吏也发来电报,托人营救杨锐等人。
    其他一些与几人交好的官员,也在四处活动。
    与此同时,京城内各方人马更是蠢蠢欲动,王五、毕永年等豪侠都企图劫狱。
    所以,那些保守派大臣刚刚扳倒了维新派人士,都怕夜长梦多,再起变故,他们怕洋人再多施加一些压力的话,朝廷和慈禧顶不住,因此,极力奏请,尽快问斩。
    之所以连审问都不审问,慈禧也是有自己的考量,她怕牵涉的人太多,引起朝政的震荡。
    朝中与维新派有联系,有牵涉的人何其多,不光光是维新人士,连张之洞,刘坤一,李鸿章等等朝廷大员都有牵连。
    波及面极其广阔,何止千百,审问之后,那这些人怎么办?难道都杀头,显然是不现实的。
    另外,那道诏书被谭嗣同带走,上面的内容也是言语不详,袁世凯的告密——说康党人士在皇上的暗示下,要围园杀太后,正好让慈禧有一个非常好的理由来废光绪,另立新君。
    如果审问清楚了,真有此事,那从小养大的孩子要杀自己,叫慈禧情何以堪,如果没有此事,那么光绪就显得无辜了,光以光绪重用康有为变法的理由来废掉他,显然理由有些勉强。
    所以,慈禧直接下令——斩了。
    “已经开始了吗?”谭嗣同心中着实难受,语气有些哽咽。
    “几位义士已经在押往菜市口的路上,由军机大臣刚毅亲自监斩。”那名鹰眼轻声的回道,脸上的表情无喜无悲,只有那双眸子,依然有些感情。
    “谭某应该和他们一起走的。”
    谭嗣同伤心难过至极,几乎想冲出去,与几位维新人士一起就义。
    “活着的人,应该连死者那一份心愿一道完成。”
    那鹰眼依然是一脸平静,接着轻声说道:“此时正是我们出城的好时机,我们已经挖出了一条暗道,能够直接通到京城之外,还请谭先生随我们而走。”
    “一切都听你们的吩咐吧。”谭嗣同轻轻的闭上了眼睛。
    那鹰眼手一挥,从外面马上走来了几名女人,她们手中拿着一些胭脂水粉,以及女人的衣服。
    虽然挖了一条暗道,但是入口却是在外城离城墙不远处的一间民房中,从红灯照到那里,有一段不短的路程。
    所以,这些人准备把谭嗣同化装成一名妓女。
    “唉,想不到我谭嗣同赳赳男儿,今日却要伪装成一介妇人。”谭嗣同看着镜中两腮粉红的自己,心中隐隐作痛。
    “谭先生,你知道一名侠客和一名将军的区别吗?”那鹰眼忍不住出口说道。
    谭嗣同看向他,等着他的解答。
    “侠客只求快意恩仇,将军却能够忍辱负重,希望谭先生能够成为一名好的将军,也不枉某救你性命。”那鹰眼淡淡的说道。
    …
    京师菜市口,人山人海,挤满了看热闹之人,众说纷纭,嘈杂无比,众人都是张目等待着。
    “这些人为什么要被砍头?”
    “好像是说祸乱朝政,欺蒙皇上,还与洋人有勾结。”
    “与洋人有勾结?那真是该死了。”
    “就是啊,听说还要从洋人那里请人来当我们的太上皇。”
    “洋人不是好东西,这些人想要和洋人一道,也不是好东西。”
    …
    站在一旁的王五听到这些议论,连辩解都懒得辩解了,这些话他听得实在太多了。
    霎时间,一阵炮响声,远望顺治门洞里,涌出一支人马。
    众百姓停止议论,伸长脖子看去,接着有人喊道:差使来了。
    王五轻轻叹了一口气,也看了过去。
    只见一队人马围着囚车而来。
    第一辆囚车上是是杨深秀,第二辆是杨锐,第三辆是林旭,第四辆是刘光第,最后一辆是康广仁。
    几人被关在囚笼中,都默然不语,任由旁边看热闹的人指指点点。
    军机大臣刚毅骑着一匹高头大马,一双阴鹜的眼睛在人群中扫了扫去。
    囚车所经过的地方,都引起了一阵欢呼声,以及握着拳头,扬着手激动的人群。
    这些人与鲁迅小说中的看热闹的人并无二样,他们脸上带着的是兴奋,激动,仿佛杀人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一样。
    “杨先生,我是王五,先生觉得愧对你,让我前来看看你。”
    在杨锐经过王五身边的时候,王五高声喝道。
    杨锐听到声音,终于有了些动静,他抬起头来,看了一眼王五,大笑道:“走了好,走了好啊,这大清,没有救了,没有救了…”
    杨锐如颠似狂,一路狂笑而去。
    不久之后,几人便把押到了刑场之上,刚毅取出懿旨来,高声宣布这些人的罪状。
    他每说一点,便稍微停顿片刻,给周围的百姓一点反应的时间。
    数条罪状说完之后,百姓发出如雷的呐喊声来。
    “杀得好!与洋人有牵连,不是什么好东西!”
    “对,杀得好!”
    众百姓一边异口同声的高声叫着,一边拍手称快。
    刚毅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来,手一扬,冷声说道:“行刑!”
    随着大刀落下,便滚下了五颗人头,刚毅看也不看一眼,领着一帮差使慢悠悠的走了去。
    看热闹的百姓见事已经完了,意犹未尽的再多看几眼,便兴致盎然的谈论着离开。
    杨锐等人的亲朋好友这才有机会上来,都是默默的收敛起诸人的尸身来。
    大清帝国的最后一次机会,就这样葬送在了他们自己的手中。
    王五抬起头来,看着高高悬挂着的太阳,却觉得身子有些寒冷,一片乌云迅速飘来,将阳光给遮掩住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